【本報訊】颱風格美過後,台灣類鼻疽疫情升溫。疾管署13日公布台灣新增19宗確診本土個案,其中3宗死亡,均有慢性病,併發肺炎或敗血性休克死亡。不過通報趨勢研判疫情的最高點已過,本星期起確診數將顯著下降。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主任李佳琳說明,台灣上周新增19宗本土類鼻疽病例,分別為高雄市15宗、台南市及台中市各2宗,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7月24日至8月7日,其中17宗具有慢性病史,7宗有污水、土壤等環境暴露史。疾管署防疫醫師鄔豪欣表示,死亡個案為50多歲、80多歲女性及60多歲男性,當中僅男性個案有土壤接觸史,均具慢性病史,因併發肺炎或敗血性休克病逝,皆在發病15天內死亡。最短的是89歲女性,她發病當天就離世,其有神經肌肉疾病,長期臥床,被家屬發現血氧偏低送醫後不治。其餘新確診個案中,14宗仍住院,其中2宗於ICU治療。報道指,今年台灣已累計37宗本土類鼻疽確定病例,為2006年以來同期最高,其中30宗是颱風格美過後確診的。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從通報趨勢研判疫情最高點已過,這個星期起確診數將明顯下降。據了解,類鼻疽由類鼻疽桿菌引起,後者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其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污水傳染,颱風帶來的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地面,故更易傳播,通常為吸入性感染。類鼻疽潛伏期通常為2至4週,短則數小時,可長達21天,症狀表現差異極大,可能為無症狀,常見的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須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