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與愛——是中華文化學校創校十三年致力教育的精神與方向。感謝雪梨華僑文教服務中心施博祥主任光臨中華文化學校校慶,感恩家長、同學、老師、各方朋友長期支持,讓中華文化學校邁進第十四年。
中華文化學校是新州教育部登記註冊不牟利獨立教育機構,事緣2011年接近年底突然收到有關通知,要求在三個星期時間內安排學生文藝表演。但學生每週僅僅上課一次,每次都有正常教學規劃,因此只有大約半小時左右時間排練文藝表演,三週加起來實際只有一個半小時左右,實在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當時不得不請辭,但承蒙一大群學生與家長支持,提議自行創辦學校,他們願意跟隨。深受學生與家長的熱誠感動,自己一個人立即尋找場地,親自跑了大約十間學校,終於在高嘉華市(Kogarah)獲得政府的Moorefield女子中學願意租借場地。
實現不可能的任務
當然還要查詢了解創辦學校手續,曾經有朋友說知道有的學校辦了半年,就無法繼續經營下去,勸諭不要冒險。但鑑於學生與家長的熱情擁戴,終於在極速時間,2011年12月6日正式向新州政府註冊成立,實現一連串「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有趣的是,有家長說一個月後竟然收到造謠信件,誣衊學校沒有註冊。原因是對手知道我校師生的強大實力,可以在短短的時間內於公開比賽取得公認的優秀成績。
說起來也令人興奮,2011年12月6日向政府註冊成立之後,短短三週時間內應邀參加12月25日及26日兩天臥龍崗舉行的《南天文藝季》演出,獻上華語朗誦詩歌及體操表演,這真的有賴師生與家長的合作與支持,大家都玩得很開心。
學校正式開學的日子安排在翌年1月底2月初,雖然仍未正式開學,除了拉大隊應邀參加公開的文藝表演,還於2012年1月15日舉行《澳洲中文教育發展研討會》,公佈《澳洲中文教育發展調查》報告,獲澳洲政府前任駐香港及北京外交官張力嘉(Richard Johnson)博士、新州前任副議長何沈慧霞博士、高嘉華市鄧小穎議員光臨發言支持。
競爭對手豪擲千金
中華文化學校創校,當年自己還需要親自一步一腳印,冒着烈日當空,汗流浹背地站在街上派發招生傳單。相信沒有多少個校長,會這樣親力親為。中華文化學校2011年首戰《全澳中文朗誦比賽》,已經取得輝煌成績。
有趣的是,由於對手知道我校師生實力強大,竟然「豪擲千金」,豪擲三千元澳幣搞小動作。不過,家長和學生得悉之後,更加眾志成城。我校從創辦初期,平均每四至五名學生,可以在公開比賽中取得一項冠亞季軍大獎。到巔峰時期,能夠做到平均每兩名學生,就可以取得一項冠亞季軍大獎。2019年,參加16項公開比賽,奪得13項冠亞季軍大獎。
每年在公開比賽取得輝煌成績,然而很多年前,卻也發現個別學生與家長走向另一極端,就是炫耀自己個人,走向自我膨脹、驕傲自大、不可一世、目無尊長。個別學生為了爭取機會向上爬,甚至造謠生事去對付同學與師長,始料不及!
曾經詢問一「領袖生」:「如果妳面對一個機會,可以出來獲得表演或主持的位置,但妳身邊卻有另一同學,條件差不多,甚至是妳的好朋友,妳會讓給好朋友還是留給自己?」這女生聽後,毫不猶豫立即回答:「當然把同學踢走!」這女生還真的喜歡在背後造謠,污衊好朋友,製造是是非非。此事發生在很多年前。
王者之兵勝而不驕
吸收經驗教訓,為了教好下一代,決定對學生加強品德教育。除了校訓「心中有愛,人見人愛」,「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還有「勝不驕、敗不餒」,「王者之兵,勝而不驕,敗而不怨」,教導學生幫助師長,教導學生懂得感恩、善良、愛心。
善良比聰明更重要,經過多年強調品德教育,學校學生有比較好的改進。2022年新州教育部,要在新州五百五十間語言學校共三萬六千學生中,「萬裏挑一」從中甄選出不同語言的五名畢業生,委任為「社區語言學校大使」(Community Languages Schools Ambassador),其資格遠遠高於一年一度的「教育部長獎」(Minister Award)。
當中唯一一名學習中文的畢業生呂毅清,畢業於我們中華文化學校,就讀期間已經榮獲新州「教育部長獎」。在安排教學旅行時,這女生不僅懂得上前幫忙師長,還積極學習帶動其他同學在旅行途中唱遊學習,獲「聖佐治社區服務獎」。畢業後留校擔任助教,義務幫助學校,獲得「社區語言學校大使」這項殊榮。
中華文化學校創校十三年,邁進第十四年。辦學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學習過程,學習如何辦好一間學校,學習如何做一個好的師長,學習如何教好下一代,學習如何去發揮學生的潛質,教導學生感恩、善良、愛心。
(歡迎讀者意見回饋,作者電郵:[email protected])
林 松 (Dr LIN Bin JP )
新南威爾斯大學政治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