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地獄》這港產片,十二月初將於澳洲多個大城市公映。最近竟然這麼巧,連續遇到三件事都與生死有關。有一天拉開書架的玻璃門,意外掉下一隻CD光盤,內容紀念十八年前一少女在睡夢中化成小天使,永遠定格在十六歲,當年因此寫了一篇《人生永恆不息的光芒——一位田徑冠軍少女留下的人生金牌》。
事有湊巧,香港一姐姐轉發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一講座視訊,探討生死。而遠在加拿大的另一朋友,又提及我當年大學不同學系的一校友已經仙遊。那大學校友,曾經是體操健將,玩單槓雙桿達到表演級。雖然我也喜歡玩單槓雙桿,但望塵莫及。
生命如蜉蝣,生死難以掌控,早前拙作從《破地獄》談到「普渡眾生」,提及人間地獄與人間天堂,現實社會中就不難發現地獄般的景象。
耶穌不怕病人傳染
沈祖堯教授多年前出席博群校友講座《人生馬拉松》,主題談《生死美學》,大家可以上網找到視像。沈祖堯提到一本書談及人的壽命,說過去一百年改變很大。古裝劇、歷史劇中的人物,往往三十幾歲就死掉。1900年人類平均壽命不超過五十歲,1930年進化到六十歲,2010年很多國家人口壽命平均已經超過八十歲。現代人的科技,可以讓人活到一百歲甚至一百二十歲。
沈祖堯分享一個真實故事,他有一次巡視醫院病房,給一個病人在前面聽肺部呼吸,但那病人請他到後面聽背部,說因為怕咳嗽傳染他。沈祖堯突然想一想,說不要緊,說自己打不死,百毒不侵,就聽聽前面的呼吸。然後,發現病人眼泛淚光。
原來這樣簡單的慰問,拍一下病人的肩膀,聽聽他前面的肺部呼吸,可以治好病人心中的病。原來病人除了生理上的疾病之外,還可能有心理上的病。
沈祖堯說自己是基督徒,說耶穌去治療痲瘋病人,耶穌走過去摸摸痲瘋病人的傷口,說你潔淨了,這一觸碰就把病人的內心治好了。因為那些痲瘋病人覺得自己骯髒,而耶穌這醫生走過去摸病人的手,沒有嫌棄病人,耶穌就成了最好的醫生。
自動離群造謠被踢
拙作提到澳洲出現華裔社團紛爭,由於認識雙方人馬,出於好意從中勸解及調停,並不偏幫任何一方。結果卻發現「有心人」、「潑火者」,不斷從中「潑火」、煽風點火,令到雙方人馬穿鑿附會,從蛛絲馬跡中捕風捉影,想當然地誇大矛盾爭拗。甚至連旁觀者、中立者,包括筆者,也無故被牽扯進去,明顯看到「潑火者」在「搞局」。當事雙方又沉迷其中。
即使多次勸諭,有的人仍繼續沉迷在「人鬥人」中,要把對方「鬥垮鬥臭」,進行「公審」。更搞笑的是,「潑火者」本身搞錯了美國的選舉人團,誤會選舉人團就是美國參議院議員,但被指出錯誤之後,竟然還裝作若無其事,翌日改口說自己終於找到了什麼是選舉人團!卻拒不承認自己之前的錯誤,還要「公審」別人。
這「潑火者」更不敢公開說本身曾經自動離群,是筆者好意給他機會,把他拉回大群內。另一「潑火者」,自動離群(當然有畫面證實),造謠說被不喜歡的人「踢走」!事實上,長期收聽過我廣播節目的聽眾,都知道我一直包容不同聲音,容許不同聲音發言,當然我也會反駁,讓雙方論點清清楚楚顯示給大家,不是讓對方「一言堂」。
江湖社團紛爭,本來只是小事,微不足道。小事變成大事,無限上綱,上綱上線,本身已經很可憐。再加上「潑火者」挑撥,這樣的「潑火者」需要靠「潑火」來影響他人,本身也很可憐。
潑火者煽動人鬥人
拙作引用過一寓言故事﹕有一小沙彌,問他的師父「天堂在哪裏?」師父說住在「地獄」的人,吃飯的時候,都是拿著一丈(十尺)長的筷子來夾菜,不僅跟其他人互相搶奪食物,爭吵不休;就算搶到了食物,也無法把菜放進自己的嘴裏。
小沙彌追問,住在天堂裏的人又怎樣呢?師父說,住在「天堂」裏的人,也是用一丈長的筷子來夾菜,但是他們互相幫忙夾菜,我把菜送到你的咀裏,你把菜送到我的咀裏,大家愉快地相處生活。
天堂地獄,一念之間。當然,「潑火者」如果看到這故事,可會問「為什麼你又不把菜夾到我的嘴裏?為什麼你不讓我吃?」「潑火者」生活的世界,只知要求別人對自己好,不懂得去善待別人。
不過,「潑火者」往往就是「Attention seeking」要別人關心,「刷存在感」,讓其他人看到他們「存在」。但可惜,他們只懂「人鬥人」,不懂自己去關心別人,善待別人,包括善待不同的人。
里仁為美遠離仇恨
沈祖堯在講座最後提到,長者除了醫治疾病之外,更重要的是心理方面的健康。大家如何能夠在有限的日子,找到人生意義。譬如開一間只有四張枱的餐室,招呼三五知己來吃飯,與朋友圈子保持良好關係。種花種草,看着花草成長,也會看到陽光與希望。
不過,人間地獄與人間天堂,都會有一群看似同聲同氣者相聚一起,分別在於「心中有愛」還是「滿懷怨恨」。身處地獄,縱使臭味相投者,都滿懷怨恨,到處樹敵,與人為敵。
十八年前看到新聞報導定格在十六歲的小天使洪麗峰,麗峰是一中學四年級學生,在運動場上奪得金、銀、銅牌共二十六枚。她對親人、同學以及其他人的關懷,是更大的「人生金牌」。她曾經一度退出學校的田徑隊,原因是她的運動褲多次被人偷去。對方妒忌她的能力,偷去她的運動褲,使她不能參加集訓出賽。然而,麗峰並沒有向老師投訴,她對陷害她的同學,採取了忍讓的態度,顯出了她廣闊的胸襟。
麗峰有一天放學,與兩同學在路上聽見一個小男孩在淒厲地哭叫,原來他的手腳受傷了,正流著血。麗峰與同學不忍心,上前幫他清洗傷口及打電話通知他媽媽,還親自送他回家。
人的生命中,我們會發覺很難去改變別人,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朋友,選擇與具有愛心的人做朋友,遠離你死我亡者為伍。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歡迎讀者意見回饋,作者電郵:[email protected])
林 松 (Dr LIN Bin JP )
新南威爾斯大學政治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