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五十年左右國際政治脈絡,有助於看清這次美國大選的政治因果傳承。
冷戰後,全世界認為人類找到了正確的發展方向,出現了一波強勁的全球化浪潮。全球化有兩個車輪: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機制,國民普選的民主政治機制。政治上, “顏色革命”此起彼伏;經濟上,“世界產業鏈”迅速形成;文明歷史不同的所有國家,都在安裝這兩個車輪,都從全球化中獲得了好處。一時間,人類社會充滿了樂觀向上的精神。
特朗普第一次勝選的口號是“美國優先”。學者們普遍認為“美國優先”結束了這次全球化,各國“自掃門前雪”。拜登上台之後,提出來建立“民主同盟”,以“民主“作為國際政治標準,開啟了“政治正確時代”。這兩個變化看似不同,本質都是退出全球化。
“政治正確”時代有兩個特點。
1)自由主義盛行。民主黨信奉自由主義,在全球推廣打破傳統的自由價值觀。這波 “政治正確” 直接導致巴黎奧運會出現反基督教宣傳。對人類性別的稱呼,一下子多出來近百種。人類社會分裂為 “正確”(自由)與“不正確”(傳統)兩個陣營,社會矛盾驟然激化。
2) “政治正確” 多元化。多元化第一陣營是中美,代表兩個針鋒相對的“政治正確”,美國重視資本,中國重視社會。四年雖短,美國越來越右,資本決定一切;中國越來越左,民生決定一切。“政治正確”的兩級分裂,有目共睹,很有些冷戰倒影的意思。
第二陣營是“民主政治”與“集權政治”的衝突,導火索是拜登的“民主同盟”,快速生成了俄烏戰爭,激化了巴以衝突、台海衝突。學者們認為這是冷戰的繼續,並把中美衝突形容為“新冷戰”。這是照葫蘆畫瓢,是對國際政治的嚴重誤導。
終結全球化的國家—-阿富汗
導致全球化終結,導致世界亂局的關鍵事件是阿富汗戰爭。阿富汗用十年時間,徹底拖垮了重視社會的超級大國蘇聯,又用了二十年時間,嚴重削弱了重視資本的唯一超級大國美國。直白地說,阿富汗戰爭證明了,兩個“政治正確”都不管用。從此,冷戰模式的“政治正確”正式跌下了神壇。換句話說,政治經濟價值體系之外,還有文明歷史形成的價值體系,幾百年的政治經濟標準,改變不了數千年的文明價值觀。“普世價值”沒有被普世接受,這是阿富汗戰爭最深層次的政治含義。
中國、美國、阿富汗都是文明歷史截然不同的極端案例,三國都證明了,一旦“各國自掃門前雪”,文明價值觀不同的國家,一定回歸自己熟悉的價值觀,在各國之間探討“政治正確”,猶如雞同鴨語,神仙他都翻譯不了。例如,“政治正確”字典中最偉大的一個詞——“正義”,被戰爭一切兩半,兩邊都是“正義戰爭”,俄烏戰爭、巴以衝突充分說明了這種“政治分裂”。這就是“政治正確”多元化的大致輪廓。說的直白些,此時的“政治正確”,本質上是“利益正確”,拜登和特朗普的政治策略本質上是一致的。
“政治正確”強迫人們用對錯看問題。礦工從來不搞對錯判斷,希望說清楚在國際上維持統一政治價值觀的客觀條件和可能性。信奉“普世價值”的歐美文明,在全世界人口中大約占12%,“普世價值”能夠普及,主要因為歐美文明是主導人類社會的“主流文明”,同時美國歐盟集團贏得了冷戰,自然成為“政治正確”的代言人。所謂“政治正確”多元化,指的是世界另外88%的人口,文明歷史各不相同,社會價值標準不同,當“各國自掃門前雪”的時候,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價值體系,自然而然,是不得已而為之。
學者們說,特朗普是全球化失敗的罪魁禍首。從表像上看,確實如此,不過,沒用腦子。
有人說,只要進入了市場經濟,一定要實行歐美那樣的民主政治制度,經濟才能發展,國家才能成功,理論很正確,現實很殘酷。布什發現美國在阿富汗推行市場經濟進展不好,干脆全部接管;奧巴馬對自己政治管理能力很自信,管了8年,根本無法建立良好的政治秩序。這可是個大麻煩!
用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全部實力,用巨額資本開路,無法讓阿富汗從市場經濟順利走向民主政治,況且阿富汗是如此羸弱的一個國家,美國靠實力在全球普及“民主政治機制”的勝算有多大呢?特朗普發現了問題,算盤一打,虧大了,這才有了“美國優先”。從最積極的角度理解,特朗普認為,世界政治機制大同的事情,等美國先發展好了再說吧。
奧巴馬管理阿富汗8年,對失敗心知肚明,根本不敢提撤軍。特朗普確實背了一個破壞全球化的罵名,為了美國的利益,不得已而為之。奧巴馬沒有這個膽識。看人比看事難,不要小看這個判斷,這個判斷揭示了一個未來幾十年的趨勢。(待續)
悉尼礦工
(悉尼礦工為身居悉尼的文化研究者,退休礦業人士,著有《中西文明與生命價值》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