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悉尼訊】本周是全國中風宣傳周,澳洲每年大約有27,000名澳人首次中風,儘管中風在老年人群中更為常見,不過中風基金會行政總裁墨菲說,近年來18至54歲的中風患者有所增加。
中風常見症狀可能包括一側面部下垂、無法將雙臂舉過頭頂以及言語不清等。
52歲的懷特身體一直很健康,但是今年三月出現中風,這影響了大腦中在運動、言語和情緒中起關鍵作用的部分,她發現很難清晰思考或在鍵盤上打字。
她是簡奧斯丁的書迷,迷戀「傲慢與偏見」,她決定就從這本書開始練習打字,他從費力地抄寫,發展到可以觸摸打字,講述自己中風的經歷。
現在,將近五個月過去了,懷特感覺身體很好,也將繼續與衛生專業人員合作,以便更好康復。
墨菲說,中風在一定程度上與風險因素有關,現在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在年輕人中都在上升,不過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這個年齡段中風新增的其他可能原因。
懷特說,在她的生活中不存在吸烟和飲酒等風險因素,她根本沒有想到自己是中風,這才是可怕的事情。
墨菲博士說,大約80%的中風是可以預防的,最常見的風險包括高血壓、心律不齊、高膽固醇和糖尿病,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降低患這些疾病的風險,比如均衡飲食、不吃太多加工食品、吸烟後戒烟、减少飲酒和鍛煉。
另外,周圍人的警惕很重要,很多人往往自己不會注意到,但是身邊的人會發現他們出現語言含混不清,一邊臉下垂等問題,有時候還會出現更隱秘的症狀,比如懷特唯一的最初症狀是在談話中突然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以及普遍的「感覺不對」。另外,單側癱瘓、壓倒性的疲勞、嗜睡、情緒和性格的變化以及難以集中注意力可能都是中風的征兆。
墨菲提醒說,如果中風,治療時機非常關鍵,如果出現疑似中風症狀,應立即呼叫救護車,中風後每分鐘就有190萬個腦細胞死亡,每等待一分鐘,就會失去越來越多的腦細胞,盡快開始治療可以減少對大腦的影響。治療越延遲,預後也就越差,大約三分之一中風患者會出現永久殘疾,確保所有患者能獲得相關支持服務和治療非常重要,治療的關鍵目標之一是訓練大腦「透過神經可塑性或大腦中不活躍的某些部分接管功能」來補償損傷。(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