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維州洞穴發現短臉袋鼠化石 五萬年前廣泛分佈不會跳躍

【本報墨爾本訊】科學家們在地面下20米的地方發掘出了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化石,這塊化石來自5萬年前生活在澳洲南部的短臉袋鼠(simosthenurus occidentalis),這是一種已經滅絕的不會跳躍的袋鼠。

研究人員花了大約兩年的時間,才在維州東部Buchan附近的Nightshade Cave深處找到了幾乎完整的袋鼠骨骼化石,這也是迄今為止在維州洞穴中發現的最完整的化石骨骼。

在兩年時間裡,維州博物館研究所古生物學家齊格勒帶領著一個小組沿着繩索下降到地下20米,穿過了一個齊肩寬的洞和鐘乳石覆蓋的通道,一點一點地找回標本。

據報道,該團隊在地下大約度過了58個小時。

齊格勒表示,讓這具骨骼化石如此特別的一部分原因是,化石位於一個異常難以觸及的地方,是在一個垂直豎井的洞穴內,被巨石覆蓋,發現化石後,他脫下襯衫作為臨時氣泡包裝,以確保這珍貴的頭骨能夠安全離開洞穴。

在過去的幾百萬年裡,短臉袋鼠是澳洲分佈最廣、最成功的袋鼠品種,有著顯著的特徵,與其他現存袋鼠不同,短臉袋鼠習慣大步前行,類似於人類或霸王龍,也就是說它不會跳躍行走。

這個近乎完整且保存異常完好的標本正在幫助科學家們徹底改變對澳洲標誌性動物群深厚歷史的理解。

Parks Victoria的護林員和洞穴探險愛好者在這次發掘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011年,洞穴探險愛好者首次發現了化石痕跡,直到十年後,齊格勒才出於一些原因着手安全地取回和保護這些化石。

高級護林員麥吉恩表示,這具骨骼化石最初是由當地民衆發現並報道的。他們為Buchan洞穴的自然遺產、當地以及全世界的科學知識做出了寶貴的貢獻。

該化石將於6月24日起在墨爾本博物館研究所畫廊公開展出。(王傑)

分享 / Share :

Breaking News

Related news

Enable Notifications OK No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