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中國出國留學生人數增長明顯放緩

【本報訊】聯合早報發佈特稿:“海歸”光環褪色,中國出國留學生人數增長明顯放緩。
“海歸”的標籤,曾是中國年輕人求職時的“黃金招牌”,也是一種身份象徵。但自2018年中美關係惡化,以及去年冠病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國內輿論風向對海歸的評價逐漸轉變。
27歲的蕭飛峽(化名)2015年在留學熱潮高峰期赴美國德克薩斯州讀本科,同一屆學生中約三分之一是中國留學生;六年後,他仍在美國修讀博士文憑,但他如今是系上唯一一名中國學生。
中國的留學熱潮自1990年代以來持續升溫;2009年,中國首次超越印度,成為美國第一大學生來源國;2016年,中國進一步成為全球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從改革開放到2019年,中國留學人數累計超過656萬人。
“海歸”的標籤,曾是中國年輕人求職時的“黃金招牌”,也是一種身份象徵。但自2018年中美關係惡化,以及去年冠病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國內輿論風向對海歸的評價逐漸轉變。中國官媒《環球時報》11月30日刊登題為《社會平視“海歸”是時代進步》的評論文章,強調“人們不再用仰視的眼光看待‘海歸’”,令留學成為熱點話題。
全球智庫今年3月發布的《中國留學發展報告》顯示,儘管中國留學人數在疫情期間維持增長趨勢,但2019/2020學年的留學人數增長率明顯放緩至0.8%,和10年前的29.9%形成強烈對比。
在美中國留學生人數受到較大衝擊,從2019/2020學年的47萬人降至2020/2021年的37萬人,2021新學年的赴美留學申請人數同比也減少18%。
蕭飛峽2015年在中美兩所大學的合作交流計劃下,於本科最後一年轉換學分到美國完成金融學本科文憑,並在美國一路修完博士學位,前後六年。
隨著中美關係急劇下滑,蕭飛峽近距離感受到中美兩邊環境的巨變。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去年秋季學期,要求全部課程為網課的留學生離開美國,或轉入有面授課程的學校,否則將面臨遣返。蕭飛峽坦言,這令許多中國學生深刻意識到美國不再像從前那樣歡迎和包容中國留學生,他身邊大多數中國同學都是在這個時間點上,放棄在美國的升學計劃。
在中國國內反西方情緒高漲的情況下,去年曾出現一股排斥海歸的暗流。疫情暴發初期,歸國的海外中國學生被輿論批評為“千里投毒”。遠在國外的蕭飛峽聽到這個消息時非常氣憤,同時也意識到,中國如今的輿論環境已和他離開時大不相同。
但蕭飛峽認為,中美緊張關係和疫情只是壓垮“海歸招牌”的最後一根稻草。海歸光環褪色的根本原因,是海歸在中國不再稀有,海歸人數增多稀釋了外國文憑的價值。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9年間,中國海歸人數增幅超過31倍。
在中國整體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背景下,社會對富家子弟的負面觀感,也連帶影響大眾對海歸的看法。蕭飛峽說,不少海外留學生來自富裕家庭,部分留學生出國祇是為了在海外“混一張文憑”。
他透露:“一些留學生會花錢請人替他上課寫論文,我們大學就曾開除一名中國學生,原因是他都快畢業了還不會說英文,這些人砸了留學生的招牌。”
儘管出國留學熱潮出現降溫勢頭,中國大陸年輕人對西式教育的嚮往並沒有減退。如何在不出國的情況下仍然有機會接受西方教育的熏陶?香港成為不少人的選擇。
為大陸學生提供留學諮詢服務的啟德教育公司數據顯示,自去年4月起,大陸學生赴港求學諮詢的數量驟升。單在去年7月,明確赴港求學意向的諮詢,環比增長超過三成。
在北京考獲本科文憑的大衛(23歲,化名)在疫情期間因簽證難申請和個人健康安全的考量,放棄了美國大學的名額,轉而到香港深造。他今年9月剛開始在香港科技大學修讀信息系統管理碩士課程,系上幾乎所有學生都是大陸人。
大衛原本一心想到美國讀碩士,但突如其來的疫情使他反思海外文憑的價值。他發現,除非畢業自排名靠前的名牌大學,否則外國文憑帶來的求職優勢已不復存在。他也意識到留學不再是為了“鍍金”,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實際的教育素質和個人成長。
針對海外文憑是否仍能帶來求職優勢,蕭飛峽持不同看法。他認為,輿論轉變並不意味著海外文憑的增值效應已完全消失。海歸碩士人數雖供過於求,但海歸博士生仍然很搶手,在教育領域中尤其如此。
蕭飛峽畢業後計劃回返大陸大學任教,據他了解,一般排名不高的國內大學金融系教授年薪約40萬元(人民幣,下同,8萬5000新元),而擁有海外文憑的教授,年薪一般可達50萬元至60萬元。
輿論對海歸課題的關注,令官方對留學的態度再次受到矚目。中國官方1993年明確“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留學工作方針。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增添“發揮作用”的表述。
中國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長魏士強本月7日在新聞發布會上重申官方一貫的留學政策,並強調進入新時代還是要“一以貫之地實行”。
他提醒,要放寬視野看待學生留學,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培養越來越多的國際化人才。
教育專家熊丙奇受訪時分析,中國倡導學生國際化交流的立場並未改變,中國留學人數增幅縮減,主要是因為基數增加;不論國際局勢和輿論如何變化,一定會有一批學生希望出國,即便這只是中國社會中一小部分人,數量仍然龐大。

分享 / Share :

Breaking News

Related news

Enable Notifications OK No thanks